思忖良久,還是決定打一下心得免得憋著慌

看是看完整部小說;電視劇只是跳著看

電視劇有些部分看著讓人不禁莞爾

看著讀過的內容轉變成戲劇一一上演

其實心裡也頗為期待

即便看到最後電腦旁邊丟了一堆面紙團……(默)



關於整個故事裡的愛恨情仇……

我覺得,七個字就能解釋

「只因身在帝王家」

只因在帝王家

很多事情都不如表面上的簡單

此刻甜蜜相聚、歡笑言猶在耳

下一刻是否就此生死兩隔

是任誰都無法預料的

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想望

參雜在一起

成就了這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當然

在此而言

也僅僅只是個故事



女主、劉曉、馬爾泰若曦(劉詩詩飾)的顧忌、放不下

除了因為她知道歷史的走向,無法全心去愛

她雖然勇敢,但卻是不夠勇敢(好像繞口令……)

還有就是她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吧

身在皇宮,更是清楚伴君如伴虎的感覺

身不由己,命運竟是由他人的一句話掌控

處在深宮,與各個阿哥的交情

每一步,都走得步步驚心

也因為對她而言身處之地是原先認為的「過去式」轉變為「進行式」

身在其中的她,擁有穿越後身分的她

即使再怎麼樣冷然,也不可能全無關係

除卻女主不是那樣冷心冷情的人(來替作者表示:要不故事如何繼續?)

再加上,她與周遭產生了感情……於是……

對於從未來穿越到過去的她

心理對於過去時空的社會價值觀依舊有著牴觸吧

即使多年下來對於三妻四妾不再大驚小怪

但要真的去接受

卻又牽扯出許許多多的關係

分不清也理不清

可真要放下了,又無法全然不管

畢竟相處過了,人都是有感情的

也許魯莽、也許衝動

她無法就那樣什麼都不去做吧……

最後,卻是在誤會中

沒有機會再與四爺相見

黯然離世……

這邊小說裡就交代了之後的一切(應該是歷史走向)

而電視劇裡拍出女主死去之後

各個阿哥(以前是叫阿哥沒錯……)對於『馬爾泰若曦』這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位置

只是怎麼定位,就是各番滋味了……

除了最後我覺得女主在博物館(展場)裡遇見和四爺長得一樣的人那邊沒必要

其實處理得很好

演員各個都演得到位!



男主、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吳奇隆飾)

這邊電視劇裡安排的第一次見面就和小說得不一樣

但我覺得很OK

一句「既來之則安之」、「木強則折」

帶來些許相處上的趣味

這邊電視劇處理得比較平易近人些

不似小說中寫得那樣漠然,但也能夠接受

吳奇隆把這個角色飾演得很好(當然我不會承認我原本就很喜歡他XDDD

劇中演出得部份情感張力很大

不過由於是女主視角

角色的感情就無法十成十地反映到我身上來

唯有知道女主逝去那刻的雍正

讓我跟著一起哭……

(小說哭、看電視劇也哭……余瑾我要步上你的後塵了喔不

我喜歡作者(桐華)筆下的這個胤禛

但是與過往學習歷史的比較而來

(更不用說我很討厭歷史這個科目了……怎麼樣都沒法把課本當成故事書來看)

這個「雍正」彷彿活生生的人一般在我眼前

所以我才會喜歡

跟著女主的視角去看著的那位四爺



另外,相對比較下

其實四爺比八爺對女主更上心

而八爺的部分,我只能說

雖然他也愛女主,但終究比不上他心中想要的那個位子

而女主的試探則是讓我不以為然

她對兩位阿哥都做出試探

雖然時間上有前後,我卻無法認同她的行為

難道如此,她就能改變歷史,去過幸福的人生嗎?

愛她的在能力範圍內讓她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

但事實上,難道其他人盡力隔絕都就真的能什麼都不顧不管嗎?

於是最後女主才會選擇離開

而離開了才能毫無顧忌的愛

只是,這種已經知道結果卻彷彿凌遲般的看著一個個認識的人倒下

讓她無法再承受,也是她自個兒擔來的可不是?

對於四爺,她是已經知道他手法的嚴酷

在心理是上了一道又一道的鎖去提防

最後卻依舊是陷落了……

因為環境所處的嚴苛

更顯得四爺待她的好

對八爺

她無法接受原先戀上的八爺對自己也和他人一般

更無法接受和姊姊共事一夫(即使後來她曾想妥協)

還要對著嫡福晉忍讓(一些有的沒的)

八爺也無法放棄皇位選擇她

因為期望太高所以失望太大

於是她選擇了放棄……

可那些「古人」不明白這樣現代的想法……

也因此有想法互相牴觸、摩擦

女主的躊躇不前更是害慘了不少人……

我們所熟知的歷史如此

但卻讓女主陷入這樣的糾葛之中

到底是歷史原就如此?

還是因為她這樣推波助瀾如此?

但也沒有實驗的空間啦……

她對老八無法許下終生之約的考慮

在於她的浪漫讓她游移她愛的人是否能棄了皇位選擇她

因為在那時她愛上了便是奮不顧身

既然八爺無法給她,那就趁早放棄

也因為她知道八爺不是認真地愛她、正視她而是在哄著她

所以放棄

而八爺,雖然意識到了明慧的感情

但終究是來不及珍惜……

對於死去的人,所有的補償,都是不夠的

即便是最後他要求十三將二人葬在一起……



對四爺

我想一開始女主沒有想到男主會為她做那麼多吧

她設了一個前提,只想要個安身的地方

然而四爺卻是出乎她的意料,也因此埋下她陷得更深的情根

八爺可以說是理想的戀人

最後兩人相擁

似是已經明白了對方的心了

四爺卻是步步侵略她心的魔

叫她再也忘不掉……

就連離開,生活上也處處有他的影子

所以才椎心刺骨得痛著

卻也放不下忘不了……

選擇離開,是怕他和她之間的愛會因此死掉

而不是怕她自己會死掉……

結局是等不到的抑鬱而終

直到死得那一刻

她依舊不知道他愛她,一如她愛他

那是她付出了生命才保全的愛

她死時回答十四的問題:要喝下好幾碗的孟婆湯將他們全部忘掉……

她為了這份愛已付出所有她能付出的,她覺得並不相負

而「不相見、不相戀、不相知、不相思」

那是她為難、傷心一世的願望

愛一個人有時該給他自由

但胤禛可能直到女主死了都不明白

而他的個性也不可能明白吧

結局的後面只餘他一人身在皇宮……

心中也是覺得悲涼寂寞

小說沒有處理女主的後續(但聽說電視劇播出後有番外?)

這邊電視劇補足了……



配角的部分

我覺得

最幸福的是敏敏和十阿哥了

但最喜歡的

卻是十三阿哥(袁弘飾)

不為什麼,就為他的灑脫,為他的重情重義,為他的仁至義盡……

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大致上,他是我最欣賞也最喜歡的角色的

而演員也演得十分到位啊~

人生能得此一知己

我深深覺得……『夠了』

夫復何求?

而十四阿哥(林更新飾),一開始也就覺得可愛

到後來才驚覺他不是沒有心機

只是隱晦了些、不易察覺了些

像是女主交託他還給八爺的手鐲……他為十三求情……

雖然不願將喜愛的角色這樣「現實化」

但我也不願將角色「理想化」

而,他喜歡上女主(雖然女主沒那個意思)

在女主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

都是他伴在身旁,最後親手將女主火化……



這才驚覺其實小說這樣寫來

時間的流走

當年的阿哥們其實也已經改變許多

因為皇位的爭奪

勾心鬥角、設局陷害……

兄弟不再是兄弟

情誼不再單純

所有的舉動都被有心人解讀

而最終的敵人(我看只有八爺意識到?)

是父親,是皇帝

他是皇位爭奪戰中最大的阻礙

雖然是父親,但也是皇上

哪個皇位爭奪沒有踏著鮮血走去?

林林總總的殘酷雖是被輕描淡寫

但我心情上還沒有徹底轉換過來

而步步驚心裡面也不乏深情的女配

例如若蘭、例如敏敏、例如明玉、例如綠蕪、例如明慧……

各有各的故事、剛烈的一部分

在看小說的時候僅僅是覺得還好

因為就像是在看「別人的故事」

但戲劇上的張力讓人感受到另外的情感

也深受感動……

其他配角感覺也相當活躍

像是巧慧、李德全公公、玉檀……等等不列舉了

其實女主還是幸福的

身邊一直都有人扶持著她啊!



步步驚心這部被譽為極為尊重歷史的穿越小說

在我看來……不!我看不出來!!

(因為我這人討厭歷史……)

但對於作者我是相當敬佩又欽佩的

對於相關歷史的考察做得相當仔細

結局的部分我也不做任何解讀了

即時那是身為讀者對角色解讀的自由

但我覺得

這樣情深緣淺的結局

在這當中,也已經夠了

電視劇的結局稍微圓滿一些

但小說版的結局我也能接受

即使有遺憾

但世事,原就不能盡如人意……






最後附上~

《十誡詩》──
白衣悠藍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
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原作,白衣悠藍續寫的《十誡詩》



倉央嘉措情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原詩

譯本一(於道泉譯本):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譯本二(曾緘譯本):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譯本三(《步步驚心》的翻譯,桐華根據一個青海人民出版社的譯本加工翻譯而成):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另有改編的歌《最好不相見》

Youtube可以找得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亦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